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2020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在和前景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故事正在上演。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众多中国科技企业也是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智造”的发展进程。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不少智能制造企业展示出自己的“智造”实力。面对居民出行受限、企业复工受阻、医护人员出现人手短缺等情况,一些智能制造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制造优势,推出送餐无人机、自动测温机器人和智能医用服务机器人等,助力疫情下的生活运转。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成本上升,国家近年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疫情期间,国家也接连印发相关文件明确了对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的支持。智能制造在疫情期间曝光度增加,其表现也受到各界认可,相关鼓励发展政策出台也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业投资从2014年到2018年热度持续上升,且2017-2019年鉴投资金额均超3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自2015年以来关于智能制造的规划及政策让资本市场更加关注智能制造发展潜力,投资热度上升。而“新冠疫期”智能制造进一步展示发展实力,疫后行业将更受关注。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767.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依托各类基础技术支撑及应用场景拓展,智能硬件成为消费重要品类。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制造业走过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发展阶段,已经搭建起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制造业基础设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这让中国具备了实现智能制造、推动全球产业链变革的可能性和基础实力。而智能制造能从以下9个方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智能设计
指应用智能化的设计手段及先进的设计信息化系统(cax、网络化协同设计、设计知识库等),支持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过程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提升和优化运行。例如,实践中,建模与仿真已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实现大幅压缩。
智能产品
在智能产品领域,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嵌入传统产品设计,使产品逐步成为互联网化的智能终端,比如将传感器、存储器、传输器、处理器等设备装入到产品当中,使生产出的产品具有动态存储、通讯与分析能力,从而使产品具有可追溯、可追踪、可定位的特性,同时还能广泛采集消费者个体对创新产品设计的个性化需求,令智能产品更加具有市场活力。
智能装备
智能制造模式下的工业生产装备需要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集成与融合,从而使传统生产装备具有感知、学习、分析与执行能力。生产企业在装备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可以从单机智能化或者单机装备互联形成智能生产线或者智能车间两方面着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地将生产装备智能化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装备智能化,只有将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融入到装备升级改造中,才算的上是真正实现全产业链装备智能化。
智能生产,个性化定制
在传统工业时代,产品的价值与价格完全由生产厂商主导,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只能购买什么,生产的主动权完全由厂家掌控。而在智能制造时代,产品的生产方式不再是生产驱动,而是用户驱动,即生产智能化可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产品价值与定价不再是企业一家独大,而是由消费者需求决定。
智能管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成熟,管理智能化也成为可能。在整个智能制造系统中,企业管理者使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实现智能生产的横向集成,再利用移动通讯技术与智能设备实现整个智能生产价值链的数字化集成,从而形成完整的智能管理系统。此外,生产企业使用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提高企业搜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使智能管理更加高效与科学。
智能服务
智能服务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末端组成部分,起到连接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作用,服务智能化最终体现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o2o服务,即一方面生产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不断拓展其凯时网站的业务范围与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生产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将消费者连接到企业生产当中,通过消费者的不断反馈与意见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体验度。智能服务强调知识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客户提供主动、在线、全球化服务,它采用智能技术提高服务状态/环境感知、服务规划/决策/控制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扩展服务内容,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这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已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条件。一是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掌握了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部分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二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主要侧重智能制造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
二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机械自动化向数字自动化过渡阶段,如果以德国工业4.0作为参照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总体上还处于2.0时代,部分企业在向3.0时代迈进。
三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不到5%,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转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
四是高端软件产品缺乏。我国制造业的“两化”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低端cad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得到很好普及,但应用于各类复杂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的智能化高端软件产品缺失,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源计划软件、电子商务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
五是企业系统集成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像西门子、ge一样的国际级大型企业。 质量和水平不高。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创新与管理能力,提质增效,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树根互联为工业企业提供的工业互联网凯时国际的解决方案,可以直接点击网页右方弹框的“联系凯时网站”,或者直接拨打树根互联的热线:400-86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