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持续火热,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让其成功“破圈”,许多非工业领域、非技术领域的人士也开始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对传统经济转型的价值。
尤其是在抗击疫情与复工复产方面,工业互联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供应链体系紊乱,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在制造业领域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向企业提供供需对接、询价、寻源等服务,使供应链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疫情期间出行不方便,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则提供线上化的采购,以及各种无人化操作,来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在融资方面,工业互联网是当下为数不多的投资热点。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事件数量同比下降69.25%,交易总金额同比下降38.75%。相比之下,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融资却依旧活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跟踪统计线上,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融资事件共40起,披露融资总额突破20亿元,其中超两成事件融资额过亿元。融资事件数量及超亿元事件占比均较2019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观察2019年以来的工业互联网融资事件可以发现,有制造业背景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融资事件越来越多,且格创东智、树根互联、徐工信息、海尔cosmoplat都是亿元以上的融资。
这显示,有制造业背景、对工业知识和规律有更直接认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更被市场所认可。而互联网背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落地方面有更多的功课要做。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核心问题,如制造业客户的真实需求、如何在制造业真正落地工业互联网、如何平衡交付模式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to b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又是什么?
格创东智ceo何军谈及现在工业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认知、接受程度时表示,绝大部分制造业对工业互联网没有一个特别深刻的认识。因为很多宣传都是从乙方的角度去讲,把工业互联网变成了一个新型的模式和新型的概念,而制造业的人通常都比较脚踏实地,他们不太接受比较前沿又虚无缥渺的东西。
但如果落到技术应用层面,越来越多的制造业的人开始拥抱它。两年前你去跟制造业厂长,或者分管副总裁聊的时候,他对人工智能、iot等等这些新技术没有太大感觉,觉得离他太远。但今天你去跟他们谈,他们都在学习和进步,都有了很多的认识,知道这些能实实在在的对他有帮助,比如他们会跟你讲,ai在哪些地方是能够有很大价值的,他们能够反馈很多对新技术的理解,而且他们会告诉你制造业哪些场景是需要一些算法的,他们逐渐更大胆地去应用这些新技术。
上面描述的是制造业头部企业的情况,但今天中国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还在生存线挣扎,他们没有资源去培养很好的技术团队制定整体规划,会担心这些新技术成本高、怀疑新技术不实用,所以中小制造企业需要国家帮助他们,去用比较低的成本和一些前置性投入方式,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和尝试新技术。
现在工业互联网里边有几种流派,有bat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有像徐工、三一等制造业企业背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有一些创业公司。这些各类主体有哪些优劣势?何军认为,大家会从不同角度对制造业转型产生价值,很难说某一类更有价值。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多层次的平台和应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发生革命性变化,个人认为大型工业背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其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像bat这类从互联网和it转移的平台,更多的优势还是在基础的算力和通用技术算法上,他们提供一些比较标准化底层的东西,比如说底层的云平台。这对于解决中小制造业最急迫的生产问题来说是不足够的。中小企业品质管控水平比较差、生产数据抓不上来,设备的损耗很大,这些问题不是上平台能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有本身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理解的人,把这些经验沉淀下来,变成低成本的方式,推广给中小制造业。行业再往前走,需要更多制造业背景的企业站出来,在各行业里面推动应用的发展,与云平台公司形成合力真正解决中小制造业的问题。
目前,工业互联网各种应用能不能给客户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何军说,这个肯定是可以的,制造业企业对于上工业互联网有担心的地方,就是大家都停留在一个太虚的高层面了。业界也存在误区,都是以中台的形式来作为主推。先推平台,制造业企业不能接受,因为平台很难马上看效益。大家上来就从中台、从平台谈起,而不是从解决生产最关键的问题去想,这样的话,制造业企业不买单。
所以今天一定先跟客户谈,如果你通过某个应用解决一个痛点,每年能省下来两千万,他就愿意做了,接下来才是平台,平台是为了把数据抓上来。做一个项目群来讲给客户听,客户理解这个中台在整个项目群中间扮演什么作用,他也理解你可能总共要给他做三个、四个应用,加在一起,效益完全超出投入成本。他就明白这个逻辑关系了,他就会以项目群的概念来去考虑这个事情,而不是以单点项目考虑。
平台未来还是要盈利的。但是现在市场拓展成本比较高,交付成本也比较高,怎样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盈利能力?何军表示,制造业凯时国际的解决方案,大家都想去做标准化的产品、做工业app。但总体来讲,我觉得是一个伪命题,在核心的应用里面,很难去做完全标准化的工业app和应用,将来取决于谁能够更快找到秘诀,在市场里面去找先机,个人认为找到更多可延展的应用才是有价值的。
什么叫可延展?就是说平台或者应用在制造业里面,客户会不停的希望你帮他解决问题,工厂会不停的想要你给他做更多东西,这会更有价值。所以核心不是标准化,而是低成本的扩展性,这个是更重要的,比如今天我们帮一个制造业企业去做一个业务中台,然后做一个框架,帮他沉淀很多经验,沉淀模型数据。在这过程中间,你能够不停发现一些做新工具的可能性,然后客户就离不开你,会不停的想要你再帮他开发小工具出来,然后再把这个面扩展。
产品的标准化,跟过去传统软件的标准化路径是不一样的,它一定是在场景里面去打磨,不要想一上来就做标准化的架构,这是做不到的。工具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制造业里面,生产一线工程人员用的工具,可能是标准化前沿阵地,做好这工具的话,一定是对工业有理解的人,而不是只是做开发的人。
盈利模式如果能够在可扩展性上面、在工具化上面,不断去发挥优势的话,我觉得盈利模式就建立起来了。盈利模式不是说从交付型转成可订阅式收入,或者前置性消费收入。制造业在短期内,一上来就追求订阅收入是非常难的。关键是要找到工具化手段,逐渐平衡交付和标准化。另外就是通过经验的提炼,降低交付的时间和交付成本,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手段,看谁走的更快。
针对现阶段2b这块做起来很难,客户扩展很慢,交付也很重的问题,何军认为,首先,纯技术性公司做纯b2b市场的话,在中国今天的环境下发展速度会很慢。特别是做销售期很长、回款又很慢的制造业,最好还是要依托一个大的平台和公司起步。
第二,去找到能够真正理解你、更关注长线的投资人,这个很重要。找到一个情投意合、对你有长远的打算、同样非常理解2b商业本质的投资人,他更多是帮助你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且把投资规划看的非常长线,比如七年以上,我觉得这是值得引入的投资人。
第三,不要一开始就陷入追求单纯的标准化。很多企业一创立就说我要做标准化的产品,似乎这样才能够标新立异,这是没有从现实的生存角度去考虑问题。我认为不能够为了做一个漂亮的产品,为了一个纯粹标准化的理念,去做产品,必须要能够在交付型和标准化之间去平衡。
业界分析,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分析,相较于服务大众消费者的消费互联网,主要服务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所对应的终端更多样化、碎片化,整个网络流程更复杂,对时延敏感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网络性能要求更是远高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企业内网到边缘计算、云计算,再到后台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决策等,需要信息技术企业与垂直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已有企业引入数字孪生、增强现实等技术,在5g通信技术赋能下,支持远在外省市甚至外国的技术专家指导本地工人完成设备检修等工作。疫情结束后,类似应用也有利于节省企业运维成本。”他说。
徐工机械总裁陆川分析,工业互联网让“铁疙瘩”变成智能设备:通过为每一台工程机械装上“黑匣子”,可以准确实时地采集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数据;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还能帮助客户远程管理设备,提供远程监测、维修、服务等。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从简单的“卖产品”,转变为“卖产品和服务”。他还认为,新基建不仅将加快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化基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与数字基建融合,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带来更大的新机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介绍, 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的产业经济规模达到5000多亿元,工业互联网和其他行业融合的经济规模达到1.6万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将达3.1万亿元。
工信部已在3月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二十条”。上海在5月提出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业界分析,随着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g 工业互联网”探索推进,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5g工业模组等新产品应用增多,工业互联网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