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不仅能帮助制造企业提质增效,还有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渗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这样的描述,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为什么如此重要?未来有哪些趋势和机遇?有了ai后,工业生产环节会有哪些变化?
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
是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力发展理论中提出过,国家经济发展分为4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发展,投资导向发展、创新导向发展和富裕导向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过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要素导向,和资金密集投入的投资导向,正处在以新技术驱动的创新导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制造业会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会极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新冠疫情的发生,已经让制造企业深刻感知到,以工业互联网、云、ai、5g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性。部分企业开始探索远程化办公和非现场管理、探索跨越时间空间约束的协同生产、智能调度。
短期看这些措施是应对疫情突发不得已的办法,但从长远发展看,企业经历了这次磨炼似乎找到了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一种方法,这些新技术恰恰是满足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以机理为核心的工业知识
工业数据和ai的深度融合
工业知识是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根本,工业知识通过大量工业软件和附属于人的经验进行传承。工业在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几次大的飞越与发展后,工业体系已经建立了门类众多、异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各行业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工业知识。
但是今天,依靠这些以经验和机理为基础的工业知识,对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已经逼近极限,与高端制造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客户越来越高的质量需求、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诉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可喜的是随着it大规模算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突破,ai逐渐在众多行业试点并产生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不觉中我们已经跨入了智能时代的大门。总结众多ai成功落地的场景,是行业积累的数据和工业知识与ai的一次深度融合。
机理解决的是定性的问题,而数据与ai是要解决定量的问题,通过深度的融合可以突破传统机理的极限,给企业带来更大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在智能时代,工业会迎来新的产业升级,核心是将以机理为核心的工业知识及工业数据,和ai为代表的it技术的深度融合与生态重构,这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所在。
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共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国家发改委此前明确的“新基建”范围中,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纳入信息基础设施。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将步入更快发展阶段。
实际上,从2017年至2019年,人工智能已连续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未直接提及人工智能,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亮相”。作为新基建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也证明了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有很强的“头雁效应”,天然具备基础性、公共性和外部性,广泛赋能各行业,使得其变得越来越基础设施化,可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不止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人工智能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医疗救治、药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智能机器人走进医院、隔离区,送物送药,导医导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据了解,京东数科的疫情问询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大展身手。这类机器人可依照国家卫健委等官方公开信息,深度学习有关疫情的专业知识,准确无误地回答居民疫情防控的相关问题。疫情问询机器人先后加入了陕西榆林市信用办、联通集团、四川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约60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未来5到10年ai将进入生产系统
工业互联网将重塑企业生产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普遍接受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迫切性。建立在数字化设备、数字化流程等之上的决策、优化,让工作方法和流程更加敏捷,加快了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协同,提升了任务完成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随着工业企业数字化的意识越来越强,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在生产系统中普及,融入企业作业各个环节,借此工厂的作业模式、人员配置、部门区域协同等都会有一系列的升级。
相信未来5到10年,工业互联网将重塑企业的生产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生产环节会带来大幅的质量提升与成本收益;通过上下游价值链数据集成和互通,越来越准确的获取客户持续变化的产品需求;基于越来越方便的数字化、智能化研发平台,大幅缩短产品上市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