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陈肇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推进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道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
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道路,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事业持续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制造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大,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跃居全球首位,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相对较高增速,2018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
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应用,应用创新持续活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网络大国地位不断稳固。
网络能力全球领先,建成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截至2018年底,我国固定宽带用户光纤占比超过90%,位居全球第一位。移动宽带4g用户规模达11.7亿,占全球4g用户比重超1/3。创新水平快速跃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空白、3g跟跑、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数字经济跨越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4.8%,位居全球第二位。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
科学把握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纵观世界文明史,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引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在启动和快速发展期,新的历史机遇层出不穷但又转瞬即逝,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会窗口。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工业经济正加快从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正加快从虚拟向实体经济、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拓展,形成历史性交汇,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谁能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历史大势,下好先手棋,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
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挑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趋势发生重要变化。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
一方面,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通过吸引海外企业回流、采取贸易保护等手段,力图重振制造业。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快实施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先进制造计划。依托自身的信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构建数字驱动的全新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
总的来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高质量发展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亟须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亟须利用互联网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和创新成本,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激发创新创业热潮,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品牌影响力、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差距明显。工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突出,对外依存度高,战略性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生态掌控能力不足。多数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信息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动党的十九大关于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突出战略谋划,着力完善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体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战略上谋划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工作。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使各种发展政策发展要素相互协同、相互配套。同时,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工业和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推动形成支持发展的长效机制。
突出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分类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分梯度、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跨越式发展。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突出质量导向,着力推进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精品战略理念融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各领域、各层面、全过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坚持做强增量和调优存量并举,既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又瞄准国际标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突出两化融合,着力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倍增和催化作用。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坚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双重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大幅提升网络设施支撑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引领能力、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和依法管网治网能力,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的平台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数字经济。
突出安全发展,着力推动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富国与强军两大目标、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经济与国防两种实力,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统、融、新、深”上下功夫,抓住改革和创新两个关键、“民参军”和“军转民”两个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实现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相互支撑、有效转化,建设形成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贯彻落实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不断强化绿色监管。
突出要素保障,着力推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落实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撑、金融服务良性互动。注重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建设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热情。注重发挥金融服务作用,支持现代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注重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攻克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注重发挥要素协同作用,优化科技、资本、劳动力与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形成整体发展效应。
突出开放合作,着力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注重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来源:学习时报